亚洲金融市场新动向:新加坡利率倒挂与中国信贷需求疲软

近期,亚洲两大经济体新加坡和中国的金融市场均出现值得关注的新信号。在新加坡,银行业出现了存款利率“倒挂”的反常现象,即短期存款利率高于长期利率。与此同时,中国的最新数据显示,银行贷款增长不及预期,反映出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持续疲软。这些现象共同揭示了当前区域经济面临的复杂环境。

新加坡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倒挂”

在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新加坡多数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虽仍维持在3%左右的水平,但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存款期限与利率高低不再成正比。所谓的“利率倒挂”现象日益普遍,储户将资金存放更久,反而可能无法获得更高的利息回报。

根据各大银行官网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新加坡本地的新元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介于2.6%至3.4%之间。然而,多家银行提供的三个月或六个月的短期定存利率,却已经超过了12个月的长期定存利率。

以新加坡三大本地银行为例,大华银行(UOB)的六个月定存利率为2.7%,比其十个月的定存利率高出0.1个百分点。华侨银行(OCBC)目前则主要提供六个月的定存产品。相比之下,星展银行(DBS)的定存产品依然维持传统模式,即存款期限越长,利息越高。这种短期利率走高的现象,反映出市场对未来利率下调的预期。

中国九月信贷增长放缓,需求疲软问题持续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PBOC)发布的数据则揭示了另一层面的经济压力。尽管受到季节性因素推动,中国九月份的新增银行贷款规模回升,但仍低于市场预期,这表明潜在的信贷需求疲软问题依然存在。这背后与持续的房地产市场低迷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挑战密切相关。

路透社根据中国央行的数据计算得出,九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29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810.6亿美元),虽高于八月份的5900亿元,但低于路透社分析师预测的1.47万亿元,也低于去年同期的1.59万亿元。澳新银行(ANZ)高级中国策略师邢兆鹏指出:“九月份的数据证实,当前的信贷周期已经见顶,社会融资总量和M2的增速可能会继续下滑。”

数据显示,九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6%,创下历史新低,低于八月份的6.8%。今年前九个月,中国银行业累计发放新增贷款14.7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6.02万亿元相比,下降了约8%。从结构上看,住户贷款从上月的303亿元大幅增至3890亿元,而企业贷款则从5900亿元增至1.22万亿元。

经济承压与政策展望

中国经济近两个季度已显现出增长动力减弱的迹象,九月份的制造业活动连续第六个月萎缩,通货紧缩的压力持续存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在九月份再次双双下降,为出台更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依据。

分析人士认为,鉴于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中国央行可能会优先考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RRR),而非直接降息。考虑到短期内维持汇率稳定仍是政策重点,十二月或许是央行采取行动的更合适时机。同时,持续的中美贸易紧张关系也为就业和经济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