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承认转向:内燃机车型重回战略核心

战略转折:重新投资内燃机技术

保时捷原本坚定地押注电动出行,但如今出现了重大转变。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梅(Oliver Blume)在近日公布的半年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保时捷将重新加大对内燃机车型的投入,尽管这种技术一度被视为“夕阳产品”。这一决定意味着公司将明显放缓向电动车的过渡步伐。

布鲁梅指出,内燃机“至少将在2030年代中期之前继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可能超过欧盟原定2035年起禁止销售内燃机新车的时间节点。他尤其看好美国和中国市场,预计纯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在这两个地区仍将保持强劲销量。消息发布后,保时捷股价随即上涨。

电动化预期落空,战略需调整

布鲁梅坦言,保时捷此前过度依赖对电动化市场的乐观预测,而这些预期并未完全兑现。他表示,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公司当初在燃油车、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之间的产品结构应当更加灵活。他提到,这些决策大多在2020年以前就已做出。

虽然目前电动车在保时捷整体销量中的占比高于预期,但布鲁梅指出,“市场整体规模明显缩小”。今年上半年,保时捷实现营业收入181.6亿欧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94.6亿欧元。营业利润更是从去年的30.6亿欧元暴跌至10.1亿欧元。这一转变也带来了额外成本,例如向那些为电动技术投资的供应商支付补偿金。

德国汽车业陷入困境,政界呼吁扶持

德国整体汽车行业也未能幸免于这一波低潮。下萨克森州州长奥拉夫·利斯(Olaf Lies)对德国汽车制造商发布的半年财报表示严重关切。他特别指出,零部件供应商虽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但对整个产业链至关重要。

利斯指出,尽管大众集团的销量略有上升,但几乎所有其他品牌的交付量都在下降。他强调,目前汽车市场正处于重组阶段。例如,大众集团今年上半年共交付46.55万辆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47%。纯电车占其全球销量的11%,在西欧市场中,每五辆交付的新车中就有一辆是纯电动。

市场低迷的根本原因:消费观望情绪浓重

尽管电动车销售数据亮眼,但整体汽车行业的盈利表现依旧不佳。利斯解释称,问题的核心在于新车需求疲软。这并非因为消费者没有需求,而是普遍存在购买观望情绪。因此,必须推出刺激措施以激活市场。

他强调,未来个人交通必须保持可负担性,而这在碳排放价格上升和电力使用效率提升的背景下,只能通过推动电动车发展实现。因此,应摒弃对旧技术的争论,转而专注于如何让电动出行变得更具吸引力。这包括大幅度扩充充电基础设施,并确保公众场所也能实现低价充电。

能源价格高企阻碍电动车发展

利斯认为,联邦政府应出台更多激励措施支持汽车产业。他指出,德国目前在电动出行的发展程度远未达到既定目标。最初设想的“2030年实现1500万辆电动车”目标,在当前政策和市场环境下已不现实。

他强调,德国的电价是美国和中国的两到三倍之多,这极大削弱了德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电价居高不下也直接阻碍了电动车市场的普及。

保时捷的战略调整、整个行业的动荡,以及政界呼吁出台更多扶持措施,共同勾勒出德国汽车产业在全球转型过程中的复杂局面。未来如何在电动化和传统技术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课题。